練武者首先就具備武術修養。武術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方式。武術并非打打殺殺,那是武術的低級的應用形式。功夫也并不是用來打架,而是用來強身健體的。練武先練心。即內功修練,修心法。只有心靜下來才能排除各種雜念,達到心思純靜,清靜無為,無怨無欲的境界。長期的煅煉,除練就堅韌不拔的心志外,還使人氣質從量變到質變發生變化,思想境界也隨之空闊。人,私心雜念少了,自然正氣上身;無欲則剛,自能英勇無畏。由是獲得中華武術的精神氣質,所以泰安武術培訓建議大家都可以多學習一些武術。
中國武術崇尚武德。“未曾習武先修德”,“短德者不可與之學,喪理者不可與之教”。寬容,忍耐,堅強,尊師愛友,仁義,謙虛和誠實等等都習武者的武德修養。武家切磋武藝時,只應點到為止,切不可亂作殺傷,“以武會友” 這都可以看出中國武術所體現出來的那種寬容和大度。武術雖說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方式,要想在這修身養性中有較高的造詣,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練武之人要心靜,在這里泰安武術培訓需要告訴大家的是,這就需要有堅強的毅力和恒心。各種動作基本功也不是一朝一夕練就的,而是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堅持不懈和不斷努力。尊師愛友也是武德的一大表現。
練武之人注重道德修養,經過內外兼修,練就了一身浩然正氣,即自由、公平、正義等。學武一般是在佛教道教名山,這些地方,很少受世俗觀念的影響,而是接受佛家那種脫俗,道家的清靜無為的思想。因此,都喜歡自由,看不慣世俗的種種邪惡。因此經常打抱不平,扶危濟貧,除暴安良,匡扶正義”、“見義勇為,懷有很強的正義感。具有俠義精神。要想練成,狠下一番苦功。冬煉三九,夏練三伏。要抱定精益求精的精神。練武之人不僅僅是練武,他還是在不斷的完善人格,追求人的至善至美。以達到高的精神的境界。團體里更是注重培養習武之人自強不息的精神。只有培養這種精神,團體才能在人們的不斷努力中獲得進步。團體的力量才變得強大。